

持续深化林业改革,接续实施林业“八大工程”,促进林区乡村振兴,增强固碳中和功能,维护生物安全多样,不断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努力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超越,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新贡献。
林改动态
政策文件
成果展示
林改动态
查看更多>-
2025年09月15日
典型引路 | 龙岩新罗:共富林场新引擎 绿富同兴新画卷
查看详情 > -
2025年09月12日
深化林改 | 绿了水 活了林 富了民——福建省武平县以生态司法做优生态之治
查看详情 > -
2025年09月11日
深化林改 | 创新“三模式”激活林改动能 尤溪绘就山美民富新画卷
查看详情 > -
2025年09月10日
深化林改 | 福建沙县:以林长制“三变”破题 赋能林业换新颜
查看详情 > -
2025年09月10日
深化林改 | 福建大田:首创林下红菇 “六共”发展模式
查看详情 > -
2025年09月09日
深化林改 | 活机制 强产业 富百姓 优生态——福建省永安市以林业“四改”激活森林“四库”
查看详情 > -
2025年09月08日
深化林改 | 共富林场:从“分山到户”到“聚林共富”——福建龙岩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创新实践
查看详情 > -
2025年09月02日
典型引路 | 桉树套种,福建长泰掘“砂”致富
查看详情 >
晨曦微露,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陈巷镇吴田山兴龙禹家庭林场,林农刘小龙拨开层层绿叶,看到一串串饱满的砂仁果。
“2013年,林场开始打造砂仁种植基地,已累计投入200余万元,目前在桉树林下套种砂仁100亩,亩产砂仁约100公斤,预计今年利润可达100万元。”刘小龙说,林场通过订单带动周边220余户村民一起种植,每亩年增收超4000元。
桉树林下套种砂仁,是长泰区探索的新模式。长泰区通过科学规划,已规模推广桉树林下种植砂仁超5000亩,年产量约45万公斤。桉树林下种植中药材,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增加林农收入,降低造林成本,还可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新模式有效提升了林地综合效益,实现了以短养长。”漳州市长泰区林业局局长黄勇士表示。
为推进砂仁等林下经济发展,长泰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给予林农政策、资金扶持。同时,区林业局加强对砂仁种植户的宣传发动,开展丰产技术培训,指导施花前肥、人工授粉,从源头上确保砂仁的产量质量。
“野生砂仁平均亩产鲜果仅1—1.5公斤,高的也不过35公斤。我们合作社通过推广高产栽培技术,亩产能达到100多公斤。”宸翔家庭林场负责人杨智彬说。
近年来,长泰区积极推广林下中药材种植,通过实施“合作社+示范基地+林农”模式,致力打造绿色、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实现不砍树也致富。以宸翔家庭林场为例。在桉树林下套种砂仁,套种第三年开始就有收益,亩产鲜果约40公斤,收入约4000元;第四年起亩产稳定在75公斤,年收入7500元。桉树成材后,每亩可再增收6000元。10年周期,桉树套种砂仁每亩总收益超5.5万元,比单独种植桉树收益翻了两番。
黄勇士表示,长泰区森林覆盖率54.84%,林地面积82.29万亩,其中可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约30万亩,如果将林下空间充分利用,将带来超10亿元的年产值。
2024年,长泰砂仁斩获第六届中国森林食品交易博览会金奖,长泰砂仁的名气正在逐步打响。林下套种砂仁的成功,是长泰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缩影。
“桉树叶子比较碎,林间非常适合种植需要散射光的七指毛桃。我们将桉树种植密度从每亩约120株分化保留约90株,这样既可确保桉树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又能保障林下中药材的生长。”九齿家庭林场负责人谢锋林说。
九齿家庭林场现有育苗基地20亩、种植基地180亩,采用“合作社+示范基地+林农”模式,带领200多户农户种植七指毛桃。林场给林农提供苗木与栽培技术并负责产品回收,目前共推广种植七指毛桃2200余亩,收购七指毛桃鲜叶1.5万公斤、产值106万元,收购鲜根10万公斤、产值408万元,平均每户增收1.3万元。
目前,长泰区共扶持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85家,有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个,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超过13万亩,年产值达2.43亿元。下一步,长泰区将进一步研究中药材林下仿野生栽培、无公害栽培和矮化栽培,构建初加工技术体系与一体化产业基地,打造七指毛桃伴手礼、黄精酒、虎尾轮等林下产品,延长林产品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同时,对药食同源中药材植物进行深层次产品开发,研发砂仁系列产品。 -
2025年08月27日
福建发布“十四五”改革成绩单
查看详情 > -
2025年08月27日
典型引路 | 长汀:“共富林场”点绿成金
查看详情 >
清晨,薄雾轻笼山野。走进长汀县四都镇上蕉村桃树湾森林多功能林下中草药生态复合种植基地,金毛狗蕨、骨碎朴、白及青翠欲滴,仿野生灵芝、石斛、金线莲长势喜人。这片占地3268亩的绿色宝库,正是长汀着力打造的“共富林场”。
“共富林场”是以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为核心,联合村集体、合作社、林农等形成的林下经济发展共同体。近年来,长汀县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引擎,通过党建引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设“共富林场”,盘活沉睡林地资源。
“林下作物种不好、卖不出,是当前农村发展林下经济普遍面临的两个瓶颈。”长汀县林业局局长李荣斌说。因此,长汀县重点着眼于同科研院所和成熟企业合作,如联合福建农林大学、皖西学院等高校,为药材品质提升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引入重点企业龙岩本草若初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企业的销售渠道拓宽林下产品销路。
不难看出,借外力是“共富林场”运行的一大逻辑。如何才能把更多力量引进来?
优质的山林资源是吸引外来主体落地的基础。长汀县通过实施“伐针造阔、择针套阔、疏针促阔、空地补阔”策略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森林质量,为林下道地药材生长创造更优的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外来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虽带着资金、项目、人才、市场落地,但由于其并非林权证持有者,不仅无法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还易产生山林纠纷。为破解该难题,长汀向林业经营主体发放林下经济不动产登记证,该证件可作为抵押融资、项目申报等事项的凭证,为林业经营主体提供有效物权保障。
聚合各方资源和力量的“共富林场”,如今已转化为农户腰包里实实在在的收益。
近日,在桃树湾森林多功能林下中草药生态复合种植基地的一处山场——四都镇上蕉村四排山场,工人正抓住好天气开展林下山地清理。
上蕉村四排山场隶属于长汀县辉鸿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通过股权合作与托管经营,整合了178户社员的分散林地。目前已种植各类林下经济作物2130亩,涵盖姜黄、茯苓、灵芝、黄花远志等,年创收超300万元。
“过去守着林子难变现,现在通过合作社股权合作、公司统一经营,收入来源多了。村民既可以拿租金,又可以挣薪金、分股金,实现‘山上有活干、家门口有钱赚’,这真是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上蕉村党支部书记吴水长说,如今,辉鸿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租金收入达5万元,人均工资年收入达3.6万元,户均年收入超15万元。
“共富林场”模式运行后,上蕉村林下经济产业由一产向二产发展的步伐也逐渐加快。
在上蕉村的林下产品加工厂里,现代化的加工车间干净无菌,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气,技术员正把生产出的灵芝产品摆上货架。“我们引进灵芝加工设备,进行灵芝切片、破碎、烘干、包装,原来每斤150元的灵芝经过加工包装成灵芝茶后,每斤可卖到500元,极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吴水长说。
数据显示,截至7月,长汀县已培育辉鸿、本草若初、御篁等“共富林场”12个,带动6.8万农户参与,户均年增收2.3万元,林下经济面积突破193万亩。
政策文件
查看更多>-
2024-02-27
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福建省建设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实施方案》
-
2022-07-09
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持续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
2023-10-19
中共福建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补助政策
省级以上财政林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是指中央及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林业经济发展方面的共同财政事权或引导性扶持资金,主要包括林下经济发展、竹产业发展、花卉产业发展、林业科技推广、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林业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支出。
-
竹产业发展补助
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县补助 指用于支持竹产业原材料基地、精深加工、公共服务平台及专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补助通过一二三产业联动与融合,推动笋竹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笋竹精深加工附加值,择优扶强笋竹产业链。每年补助重点县不超过10个,每个重点县每年补助资金最高不超1000万元。
笋竹精深加工示范县补助 指用于支持笋竹精深加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研发,开展竹林认证、品牌创建和引进新设备等方面的补助。
按照“市县申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末位淘汰”的原则每年确定示范县不超过15个,每个示范县补助资金最高不超500万元。其中项目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研发补助标准不超过支出额0%,补助总额最高不超100 万元,补助对象为规模以上企业;竹林认证补助不超过支出经费50%,补助总额不超过30万元;新设备引进补助标准不超过设备采购金额30%,原则上单个企业每年补助总额不超200万元,生产有机燃料等低端产品加工设备不予补助。现代竹业重点县补助 指用于支持开展竹山机耕道建设与维护、竹林培育相关设施设备、笋竹培育新技术推广、笋竹采运新工艺及丰产竹林示范片经营措施等方面的补助。每年补助重点县不超过10个,每个重点县每年补助资金最高不超300万元。
注意事项:同一年度不得同时安排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县、笋竹精深加工示范县、现代竹业重点县补助。食用林产品(鲜笋)安全相关工作考核不合格的县不给予竹产业一二三融合发展重点县和现代竹业重点县补助。企业法人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企业以及被安监、工商等部门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不予补助。
-
花卉产业发展补助
发展设施花卉主要支持建设用于花卉苗木生产的薄膜型智能温室(含温室物联网控制系统 )、连拱大棚和拱形大棚,补助标准为不超过温室或大棚地面以上主体工程造价(以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审价结果为依据)的50%,每个申报单位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且不得与贷款贴息重复申报。
激励品种创新主要支持建设特色优势花卉种质资源库(圃)、奖励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且推广种植效益显著的花卉苗木优良品种。特色优势花卉种质资源库(圃)补助原则上从获得省级主管部门认定命名后的次年给予一次性补助45万元;单个花卉苗木优良品种一次性奖励 15 万元,奖励个数不超过当年申请奖励品种总数的 1/3。
-
林业科技推广补助
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补助最高不超300万元;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平台、林业科技平台建设补助最高不超200万元;科技攻关和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补助最高不超150万元;其他科技研究及推广项目最高不超50万元。 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可以连续支持三年。
-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标准化建设补助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标准化建设补助 是指用于扶持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带动能力较强的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家庭合作林场、股份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生产建设、信息化建设、品牌建设、技术培训等补助,促进林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 其中: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林场补助对象须经营用材林(竹林)1000亩以上,或油茶500亩以上,或苗木花卉、林下中药材等其它经营200亩以上,每个补助最高不超30万元;家庭林场、家庭合作林场补助对象须经营用材林(竹林)300亩以上,或油茶100亩以上、或苗木花卉、林下中药材50亩以上,每个补助最高不超20万元。每年支持100家以上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