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首创“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落地福建,8月10日平台揭牌仪式暨首届山地通量观测研讨会在福建龙岩国家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贵瑞,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龚健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戴永久,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陈镜明等5位院士,共同为全球首个双塔移动通量观测平台揭牌,院士们表示平台将有力推动森林碳通量监测的科研创新,促进山地通量监测研究再上新台阶,为开辟国家“双碳”战略工作新局面打下坚实基础。
“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揭牌仪式
龙岩国家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自2019年获国家林草局批复建设以来,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林业科技创新作为重要工作,发挥“林”优势、做足“林”文章,走出一条“资源共享、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绿色创新之路。此次该园区承接全球首创“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落地,将进一步推动科技园区提高创新能力。
龙岩国家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
据悉,该平台针对目前通用涡度相关方法无法适用复杂多变的山地地形的关键科学难题,设计“双塔移动碳通量观测平台” ,基于跨越山谷的两山峰建设观测塔,以钢索对拉形成可供观测设备跨山谷观测的索道,实现观测设备24小时无间断观测,以研究复杂山地条件下的通量观测问题,以期实现准确观测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及物质通量。
双塔移动通量观测平台
该观测平台联合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探测和地面原位观测数据,耦合生态系统模型,定量反演森林碳汇的时空分布并预测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响应和变化,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利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生态系统关键参数,建立大数据时代森林生态数据监测和分析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为我国“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行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同时开展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化学成分通量观测,建设多源、长期数据集,探究大气化学成分交换过程的机理,为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双碳”战略等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平台建设单位将携手国内外志同道合者,协同创新、共谋发展,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价值实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院士及相关专家学者合影
于贵瑞、龚健雅、戴永久、朱彤、陈镜明等5位院士,及国内相关专家学者们还实地考察科技园区的亚热带人工林碳汇提升试验地、集中连片杉木大径材示范林、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树种多样性功能特性与生态系统功能试验等林业科技项目。省、市、县有关部门领导、专家等共同参加当天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省政府部门
国家林业
省外林业
省内林业
新闻媒体
省政府部门
国家林业
省外林业
省内林业
新闻媒体
网站标识码: 3500000063
闽ICP备11015681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17号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冶山路10号您是第 位访客
主办:福建省林业局承办:福建省林业信息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