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金德同志典型事迹
苏金德,男,汉族,1964年10月出生,漳州市林业局林场与种苗管理科科长。奋战在造林绿化工作岗位38年,长期推动以桉树、相思树为主的速丰林基地建设。曾获得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营造林质量管理先进个人、全省防护林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他针对当时大面积果树失管等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林种树种调整方向,提出加大低产低效经济林和用材林改造力度,走速丰林基地的发展策略,推动建设长泰良岗山万亩示范片,积极宣传介绍速丰林培育技术,参加《闽南山地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等,为漳州广泛发展速丰林提供了保障。他针对大面积木麻黄成过熟林分需要改造等问题,组织编制了《漳州市沿海防护林建设规划》,参加《沿海沙地丛生竹生长效果评价和造林技术研究》,并总结出了沿海防护林造林技术“四大一保一挡”模式和“木麻黄+绿化树”基干林带更新模式,被广泛复制推广,使沿海192万亩防护林得到有效保护修复。他还注重发挥国有林场在绿化美化、森林经营、技术推广、产业衔接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组织国有林场探索形式多样的场村共享共治路径,推动漳州在全省国有林场系统率先开展为期三年的“场村共建,助推乡村振兴”活动,开创了场村互助互融新格局。
投身绿化事业 筑牢生态屏障
苏金德,与林业有着不解之缘。他凭着对党的忠诚、对林业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扎根林业基层38年,全身心投入到深化集体林改、国土造林绿化、国有林场建设主战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曾获“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营造林质量管理先进个人”“全省防护林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主动摸索实践,用汗水助推绿色转型
上世纪80~90年代,漳州市掀起造林种果的热潮,以龙眼、荔枝、蜜柚为主的经济林种植面积达300多万亩。但随着种植面积增长、产量提高,水果行情出现回落,价格持续走低,经济林果产品出现滞销。特别是1999年夏季台风侵袭,部分果树连根拔起,加上当年冬季的严重霜冻,造成大面积经济林冻害,林农的造林种果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大面积果树抛荒失管。严峻的问题摆在林业工作者面前。
1999年,苏金德上任市林业局营林科科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林种树种调整方向。在调研中,他从长泰林阿能果场了解到,该果场利用周边50多亩林地,种植尾巨桉,每亩投资350元,按照6年采伐,每亩产值4200元,每亩利润达3850元,每亩年利润650元,既能绿化荒山,经济效益又高出水果收益不少。这让苦于寻找不到适宜漳州种植树种的苏金德看到了希望。
为此,他主动向局领导建言献策,加大低产低效经济林和用材林改造力度,走速丰林基地的发展策略。一方面,他科学布点抓好示范带动,抓住省级示范片每亩补助60元的契机,在全市速丰林适宜区域布点建立示范片,积极推动长泰良岗山万亩示范片的建设。2003年,全省速丰林基地建设现场会在漳州长泰召开,漳州速丰林基地建设在全省示范推广。另一方面,做好集中宣传发动,他在先后组织300多名技术干部、造林业主赴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院、国家林草局桉树研究中心以及广东、广西等桉树主产区参观学习、参加全国桉树论坛基础上,在《闽南日报》开设专版,积极宣传人工用材林发展政策,介绍速丰林培育技术,参与省地方标准《巨尾桉尾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丰产技术规程》起草,参加《闽南山地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参与组织编印17期《速丰林技术手册》,为漳州广泛发展速丰林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他担任漳州市林业局营林科科长20年,也是漳州造林绿化事业快速发展的20年。漳州建设以桉树、相思树为主的速丰林292万亩,成为林业的支柱产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20年间,漳州市森林覆盖率由61.6%提高到64.65%,森林蓄积量净增3828万立方米,实现了绿色转型。他作为造林绿化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勇于攻坚克难,用责任浇筑生态屏障
漳州市海岸线775公里,沿海防护林是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林和保安林。上世纪50~60年代,以谷文昌为代表的务林人,在千里海岸线建成一道“带、网、片”相结合的绿色屏障。但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沿海防护林建设与经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大面积木麻黄成过熟林分需要改造的问题尤为棘手。
他作为市林业局营林科长,兼任市沿海防护林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主动破解难题,组织编制了《漳州市沿海防护林建设规划》,并总结出了沿海防护林造林技术“四大一保一挡”模式,被广泛复制推广。“四大”即:挖大穴、用大苗、下大客土、施大基肥;“一保”就是保水,强化管护措施,埋设自来水管和喷灌设备,干旱时节每天喷灌两次;“一挡”就是挡风,入秋以后设置挡风屏障,以应对冬季海风,确保新种树木安全过冬。
针对立地条件退化、树种单一的问题,他带领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试验,总结出一套“木麻黄+绿化树”的基干林带更新模式。通过选育粤501、701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引进无瓣海桑、拉贡木等红树林新品种,适应不同季节造林的苗木需求。参加《沿海沙地丛生竹生长效果评价和造林技术研究》,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通过外缘种植木麻黄防风固沙;内侧或林中套种景观树,为基干林带护绿增绿,既优化林分结构、提升绿化品位,又使林带物种趋于多样化,林木层次也更加丰富。如今全市沿海35个乡镇场192万亩防护林得到有效保护修复,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践行为民宗旨,用共融助推乡村振兴
国有林场与周边村的关系可谓是一衣带水的邻里情。2019年机构改革后,苏金德调任市林业局国有林场与种苗管理科科长。上任伊始,他就敏锐地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林业和林区发展的重大机遇,又是体现林业担当和作为的广阔舞台。漳州市现有省属国有林场16个,经营面积100万亩,森林蓄积量760万立方米,国有林场自身在生态建设、绿化美化、森林经营、技术推广、产业衔接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及与周边乡村接壤的地缘优势,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
2020年8月,漳州市在全省国有林场系统率先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场村共建,助推乡村振兴”活动。苏金德积极组织各国有林场探索建立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场村共享共治路径。他先后深入共建村32次,督促指导49个共建项目的实施。截至目前,16个国有林场已投入710万元,完成林区道路硬化10公里,共建村道40多公里,建设森林观光步道60公里,共建村完成造林绿化和森林抚育1200亩,部分共建项目还成为当地网红景点。
在“场村共建”活动的推动下,全市16个省属国有林场在对周边村庄开创互助互融新格局,成功驱动周边村庄由“缺要素”向“有资源”转变,乡村生态由“有绿树”向“更宜居”转变,乡村治理由“单主体”向“共同体”转变,形成了“场村一盘棋”发展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省政府部门
国家林业
省外林业
省内林业
新闻媒体
省政府部门
国家林业
省外林业
省内林业
新闻媒体
网站标识码: 3500000063 闽ICP备11015681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17号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冶山路10号您是第 位访客
主办:福建省林业局承办:福建省林业信息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