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面推行林长制

为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有力生态保障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2022-10-09 10:54
相关文章:

  平潭是福建第一大岛,位于海坛海峡与台湾海峡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历史上风沙灾害严重,植树造林在全岛生态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综合实验区成立以来,平潭牢记嘱托,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经过不懈努力,全岛的生态面貌得到极大改观,为海岛绿色发展提供了范例。一是生态环境全面提升。自2010年起持续实施造林绿化工程,累计植树造林16.61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9%提升到38.71%,是全省森林覆盖率增幅最大的地区。全区建成区绿地面积1126.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15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超过39%,绿化覆盖率超过41%。二是宜居品质全面提升。随着植树面积扩大,城关地区平均风速由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7至8米/秒下降到3.8米/秒,年大风(8级及以上)日数由82.2天降低到近10年的11.7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7年居全省首位。三是对外形象全面提升。从昔日“风沙满地跑”到如今的“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国家森林城市”“百佳深呼吸小城”,平潭实现了由单纯绿化向环境建设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转变。

  近两年,实验区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新起点,扎实推进林业事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规划引领,整体布局。实验区坚持“现代化+原生态”理念,围绕“生态、低碳、智慧、开放”原则,立足海岛现有生态及地貌特征,研究制定生态建设指标体系,将沙荒风口综合治理、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绿色屏障建设纳入防护林建设规划范围。采用“组团式+生态廊道”的布局方式,逐步构建“绿屏抱城、拥湾向海、山海相连、多团簇群”山海城交融的空间格局。

  二、健全机制,共管共治。2021年推行林长制以来,平潭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和5项配套制度,建立了实验区、片区、村居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和12个部门协作机制,划分192个网格,配齐228名林长和80名护林员,依托智慧信息平台,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网格化和全覆盖。不断完善“林长+”协同工作机制,推动“行刑相接”“裁执分离”工作落到实处。积极探索生态资源恢复补偿的创新模式,全面加强森林资源司法保护,有效衔接林业行政执法与生态司法。

  三、因地制宜,筑牢屏障。立足海岛气候实际,大力种植抗风沙耐盐碱能力强的乡土适生树种,引进抗逆性强的乔木、灌木、地被等各类植物,实现从木麻黄的单一树种向多树种多林种发展。针对长江澳、燕下浦、远中洋、流东、流西五大风口,持续实施沙荒综合治理,目前已建成沿海基干林带253公里,风口上的绿色屏障渐渐筑牢。幸福洋吹沙地新建防护林与芦洋浦、长江澳的防护林连成一体,总面积5万多亩,是目前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面积最大、成林最快、森林景观最佳、生态效果最好的示范区,为全省沿海吹沙地防护林建设创造了成功经验。

  四、生态兴旅,惠民富民。这些年,平潭瞄准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加快实施以城区绿化、乡村绿化、景区绿化等为载体的大绿化工程,大幅提升城市宜居品质。截至2021年,道路绿化总里程超过220公里,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15个村获评“福建省森林村庄”,其中4个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基本达到了“全年见绿、四季有花”的景观效果。结合海岛生态景观,平潭依山就势推进南部、北部、环白青等生态廊道项目建设,打造“百里画廊”“最美滨海岸线”,带动沿线村庄旅游开发,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面向“十四五”,平潭将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推进森林城市体系和公园城市体系建设,确保到2025年完成新增造林绿化面积不低于5.55万亩,森林蓄积量累计达50万立方米。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推动林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真正将平潭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旅游岛。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