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林业改革发展20年突出贡献集体 | 建瓯市南雅林业工作站

来源:福建省林业局 发布时间:2022-06-07 08:55
相关文章:

 

  建瓯市南雅林业工作站典型事迹

  南雅镇林地面积49.3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15.5万亩。为加强生态林建设和保护,2016年建瓯市决心开展新一轮生态林管护机制改革,南雅林业工作站主动当先锋、做试点,先行开展生态林护林员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破坏生态林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连续六年实现无森林火灾的目标,改革经验得到了国家林草局的肯定和推广。

  多年来,他们推动解决护林队伍的管理体制问题,在招聘、培训、考核和日常监管上下功夫,率先建立生态护林员“镇聘、站管、村监督”管理体制、“日巡、月查、季评”考评制度以及“联片、联合、联动”的巡护机制,全面提升护林员队伍建设水平。他们着力解决巡山护林落到实处问题,推动搭建了森林巡护系统管理指挥平台,建立和完善生态林巡护体系,指挥中心设在林业站,系统终端安装在各护林员的手机上,对护林员巡山护林行为实行全程监控,实现灵活管理和实时监督,最终达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的改革目的。

 

  试点先行树标杆,迸发活力守青山

  绿水青山,清新福建。

  在闽北,成片的森林随着山脉起伏绵延,这是守护当地的千年屏障。森林是这里的特色,也是财富。“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为当代人着想,为子孙后代负责。”护林成为当地人要世代传承下去的一项“祖业”。

  守“祖业”,但“求”革新。近年来,在建瓯市南雅镇群山峻岭间,总能看到一批身着迷彩服、戴着红袖标的身影,这就是南雅镇的生态林护林员。这是一支集生态林管护、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应急维稳处突为一体,“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质护林巡山多功能队伍。他们是镇里统一选聘的,村民称他们为“镇管干部”、“正规部队”。要说这支“正规部队”,还得从南雅镇生态林护林员管理体制改革说起。

  从未雨绸缪到主动试点

  南雅镇有23个村(场),镇域面积398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9.3万亩,其中生态林面积15.5万亩,生态林建设和保护任务艰巨、管理难度大。该镇自2007年5月开展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以来,根据各村具体情况采取联户管护、专业管护、委托管护等多种生态林管护模式,对生态林建设和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林情、村情、民情的变化,原有的管护机制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变化,护林员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人浮于事等问题进一步凸显,破坏生态林的事件时有发生。

  南雅镇的情况并不是个案,建瓯市其他乡镇也存在类似的问题。2016年,建瓯市委、市政府决心开展新一轮的生态林管护机制改革。南雅林业站主动请缨,决心当先锋、做试点,开展生态林护林员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守经达变。改革必须守住护林根本,改变护林员招聘管理模式,重新划分管护区域,搭建统一监管平台。将人、林纳入平台数据,达到管理科学、联动灵活的效果。

  “现在对我们护林员的管理效率更高一些,管护效果也更好。因为管理更科学、更精细、更信息化。”纳入镇聘的房村护林员龚志雄说。改革后,护林员管理体制从“村聘、村管、村用”改成“镇聘、站管、村监督”。镇聘极大解决了因各村管护资金不均衡,导致部分村聘用空缺,管护缺位现象,且各村的人、林、资金都得到充分地整合优化和统筹安排。由镇里对应搭建生态林巡山护林监管平台,指挥中心设在林业站,系统终端安装在各护林员的手机上。平台再对护林员队伍实行“日巡、月查、季评”管理,最终达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的改革目的。

  从“自扫门前雪”到“乡镇一盘棋”

  深化生态林管护机制改革,重点在解决护林队伍的管理体制和护林资金统筹使用问题。

  护林员队伍建设质量事关护林成果。改革后的管理体制着力在招聘、培训、考核和日常监管上下功夫。

  “择优录用,科学考核,培训提升。镇里统一招聘,委托林业站管理。”南雅林业站的负责人对护林员改革这样总结。

  在择优录用方面。招聘方案对护林员选聘条件做了规定,特别在护林员思想政治、职业态度、工作经历、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层层推荐,逐级审核。各村推荐上来后,公安、纪检等部门也层层把关,看有没有违纪违法和违反计生、“两违”等行为,有类似行为的不予以录用。同时还要进行体能测试以及各项体检,再由考核组进行考核,择优录取。

  在责任落实方面,建立“联片、联合、联动”的巡护机制,打破生态林村级界线,按就近连片、便于管护的原则,划定生态林管护责任区。考虑到巡山护林存在一定的风险,护林员实行2人一组,每个责任区安排一组护林员。通过“日巡、月查、季评”监督护林员工作。考评项目包括巡山护林考勤、林木野生动物保护、林地保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五个方面,设定一票否决项目,考核结果作为护林员绩效工资发放和是否续聘的依据。

  科学护林,依法护林。除了岗前培训外,林业站还不定期对护林员开展集中学习培训,学习的内容除了包括生态公益林管护的相关政策法规、管护人员重点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外,也集中汇报管护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讨论解决的措施。

  改革后,护林人员不再“自扫门前雪”,而是“乡镇一盘棋”。

  各村将生态林补偿金中用于管护部分的资金交给镇里,镇政府设立生态林管护专项资金账户,统筹使用。镇政府根据管护合同支付的工资和年终管护质量考核结果支付的绩效工资单独建账,实行专款专用,用于奖励管护工作中成绩显著的护林员以及本镇森林防火、生态公益林补植、更新造林等经费支出。护林费用镇里统筹后,原先给村民的直补金额没有变,总的护林费用没有变,不但生态林比原来管得好了,还能有部分结余用于生态林生态修复,充分发挥了补偿资金使用效益。

  全镇护林员队伍由原先的115人,减少40人,待遇从原来的每月107~115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月1700~2100元。准入提高了,到手的钱多了,激励机制更完善,护林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从“人盯人”到“平台管人”

  深化生态林管护机制改革,核心在建立和完善生态林巡护体系,真正解决巡山护林落到实处的问题。

  平台支撑,大数据为护林工作插上“智慧”翅膀。在改革中,搭建了森林巡护系统管理指挥平台。平台就像护林统筹规划的“智慧大脑”,各责任区的护林员犹如“四肢”。“大脑”指令,“四肢”动作“精准”“协调”。

  平台以森林智能巡护管理系统软件为基础,连结护林员与林业站。指挥中心设在林业站,系统终端安装在各护林员的手机上,对护林员巡山护林行为实行全程监控。

  在工作中,村级监管员可利用系统平台,掌握护林员巡山出勤情况和巡护路线轨迹,结合护林员巡山护林情况,不定期地深入生态林责任区开展实地抽查,对责任区检查做到全覆盖。南雅林业站也能通过森林巡护系统管理指挥中心,统一安排和调度护林员,在重点生态区位和特殊时段,加强护林力量,及时掌握护林员巡山护林动态,实现灵活管理和实时监督。

  平台推广使用中不断发挥“智慧”优势,提升监督护林效果。科学规划护林员巡山路线,设置和调整“打卡点”,确保生态林巡护全覆盖、无死角。同时,每个季度在镇政府统一组织下,对全镇生态林管护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护林员在村级监管员的日常监督下,在林业站的实时监控管理下,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管护成效突出。

  建瓯南雅镇生态林护林员管护机制改革试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破坏生态林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野外违章用火等森林火灾隐患及时消除,连续六年实现无森林火灾的目标,全镇爱林、护林氛围浓厚,新的生态林管护机制得到广大村民的肯定。南雅试点经验,于2018年在全市推行,为森林资源保护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守护绿水青山常在。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