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民数据库 > 自然保护区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0-12-16 17:11
相关文章: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山湾西北部,云霄县漳江入海口,是漳江及其支流的交汇处。涉及云霄县东厦镇的船场村、竹塔村和东崎村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4′07″~117°30′00″,北纬23°53′45″~23°56′00″。保护区在漳江口石矾塔以西广阔的滩涂湿地,总面积2360hm2,其中核心区700hm2,缓冲区460hm2,实验区1200hm2,海拔-6~8m。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栖息的珍稀野生动物资源、东南沿海重要的水产优良种质资源等。保护区保护了我国北回归线北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红树林天然群落。属于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水资源丰富。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可分为红树林、滨海盐沼、滨海沙生植被3个植被型,有白骨壤林、桐花树林、白骨壤林+桐花树、秋茄林、秋茄+桐花树林、木榄林、芦苇盐沼、卡开芦盐沼、短叶茳芏盐沼、铺地黍盐沼、厚藤群落、苦蓝盘群落、露兜树群落等13个群系;有秋茄——老鼠勒等22个群丛。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已查明区内分布有维管束植物80科185属219种4变种1亚种,其中蕨类植物12科13属17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67科171属201种4变种1亚种。滩涂湿地有红树植物5科6属6种,盐沼植物16科27属29种1变种,滨海植物(包括栽培)59科152属184种3变种1亚种。保护区拥有我国天然分布最北的大面积的红树林,红树林面积117公顷,主要红树植物有秋茄、桐花、白骨壤、木榄、老鼠勒等。其中成片分布20hm2的白骨壤林为目前全国保存面积最大的一片,木榄成林也极为少见。漳江口保护区为众多的水鸟、鱼类、贝壳类等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已查明野生动物种类共359种,其中鸟类15目38科154种、兽类4目9科14种、爬行类3目11科37种、两栖类1目5科13种,鱼类141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中华白海豚、蟒蛇2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宽吻海豚、伪虎鲸、江豚、黑脸琵鹭、黄嘴白鹭、黑翅鸢、小杓鹬、小青脚鹬、褐翅鸦鹃、蠵龟、绿海龟、玳瑁、棱皮龟、虎纹蛙等20种。“三有”保护动物162种,国际自然和自然联盟(IUCN)名单中极危物种(CR)1种、濒危物种(EN)7种、易危种(VU)2种;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的有10种,附录II的有15种,附录III的有6种。属于国际候鸟保护协定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种类分别为77种和41种。保护区还是许多水产资源的优良种质资源库,重要的经济鱼类种质资源有斑鰶、黄鳍鲷等,重要经济软体动物种质资源有泥蚶、多纹巴非蛤、长竹蛏、缢蛏等,重要经济种质资源有二色桌片参、黑斑口虾蛄、方格星虫等。此外,保护区还分布有众多的浮游动植物资源,包括甲壳类30种,头足类11种,水母类59种、桡足类71种,软体动物腹足类5种,枝角类2种,介形类6种,端足类5种,十足类5种,毛颚类9种,被囊类6种;浮游植物201种,其中硅藻165种。其中大型海藻共3门18种,其中蓝藻门8种、红藻门5种、绿藻门5种,不同海藻种类具有不同的季节变化趋势。已查明微生物有10目12科27属45种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2年元月,1997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1997]文182号批复同意,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300公顷。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来,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云霄县林业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3年6月经国务院国办发[2003]54号文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福建省唯一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2月经《湿地公约》秘书处同意,被纳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福建省首个国际重要湿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