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民数据库 > 自然保护区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0-12-08 18:01
相关文章:

  1985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上杭县、连城县和新罗区交界地带,总面积22168.5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区内分布有苔藓植物78科422种,蕨类植物31科201种,裸子植物7科23种,被子植物147科164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伯乐树、多花兰、红豆树等48种,其中一级保护2种、二级保护46种;哺乳类20科66种,鸟类40科198种,爬行类10科69种,两栖类8科29种,淡水鱼类14科65种,已鉴定昆虫175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穿山甲、中华鬣羚、白颈长尾雉、阳彩臂金龟等69种,其中一级保护13种、二级保护56种。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福建柏分布中心之一,并拥有全国最为集中连片的梅花山青冈林。

  资源管护:建有“局—站—哨卡”三级管理体系,管理局下设4个管理站和4个护林哨卡。设置保护区界碑32个、界桩150个。聘有专职护林防火队员18名和生态公益林护林员32名,使用森林资源智能巡护系统对护林员进行管理,并纳入龙岩市巡护管理系统,初步实现巡护管理智能化。被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和“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先进集体”。

  科研监测:1998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华南虎保护工程,成立华南虎繁育研究所,建设华南虎繁育基地和华南虎野化训练基地各100公顷,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华南虎野化训练基地,共成功繁育华南虎66只,成活率达70%。建立桫椤、青钱柳、伞花木等珍稀植物生长状况动态监测点27处。布设红外监测设备150台,监测拍摄到黑熊、中华鬣羚、藏酋猴等野生动物60多种。建立生态定位监测站1个。保护区科研人员累计发表论文50多篇,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3项。

  智慧系统:建立了集道路卡口监控系统、森林防火监测系统、巡护系统为一体的资源监管指挥中心,在进出保护区道口和哨卡设置高清视频监控点11处,森林防火监测点2个。建成了管理局机关与省、市林业部门和4个管理站的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与省林业局系统联网,实现了管理局与基层站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互联互通。

  宣传教育:建有“梅花山珍稀植物科普园”“梅花山自然教育学校”“梅花山科教园”等3个生态科普宣教基地,宣传长廊约7千米,被授予“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教育基地”“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入选全国第二批自然教育学校(基地),年接待访客2万人次。拍摄制作了纪录片《走进梅花山》《秘眼寻踪》《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保护区事业新发展》,编印了《梅花山记事》《论文集》和多种科普宣传折页、画册等。与龙岩电视台合作创办《大自然研学》科普宣传专题节目。

  防灾减灾:与辖区内县乡建立森林防火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有生物防火隔离带12千米、防火瞭望台2座、应急物资储备库7个,配有森林防火运兵车、洒水车、巡护摩托车、无人机、高压水泵、风力灭火机等设备。在主要道路设立防火警示牌80块、防火语音宣传杆15个,悬挂森林防火、科普等宣传牌190块,连续25年无森林火灾,被评为“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

  社区发展:扶持社区群众发展高山云雾茶、反季节蔬菜、花卉、蜜蜂养殖等绿色产业,建有蝴蝶兰催花产业基地200亩、高山云雾茶园1600亩,成立养蜂合作社和以种植黄花远志、七叶一枝花、楮头红等中草药为主的示范基地。积极推行“以电代柴”惠民生态工程项目,给村民生活用电给予0.20元/千瓦时的补助,受惠群众达600多户3000多人,极大减少生活烧柴消耗,提高了当地群众参与保护资源的积极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