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将乐国有林场内的高唐镇常口村,青山郁郁葱葱,金溪河碧波荡漾,村舍白墙黛瓦,擂茶满屋飘香……好一派田园生活景象。
然而,20多年前的常口村还是一个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一幢新房子、没有一盏路灯的“三无村”,村民只能靠种植水稻、烟叶过日子。年人均收入仅2400多元,村集体年收入才3.6万元。
1997年4月10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常口村调研,他语重心长地对村民说:“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你们要画好山水画,扎实抓好山地开发,做好山水田文章。”常口村村民将殷殷嘱托总结成72字的村规民约,刻在碑上,立在村口。
如今的常口村,依托将乐林场打造的绿水青山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过上了富足日子。去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村集体收入首次突破百万元,兑现了总书记的嘱托,成为福建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生动案例。常口村村民说,这是总书记的英明指示和将乐林场建设的绿水青山造的福。
蓬勃发展的将乐林场是福建省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连续41年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的省份,福建国有林场改革傲立潮头,为全国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齐心改革频现亮点
福建,是一个出林业改革经验的“富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福建敢为人先;国有林场改革,福建同样精彩纷呈。
国有林场功能属性定位明确。将全省省属国有林场功能定位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提供生态公益服务,属性确定为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同时,明确了省属国有林场事业单位类别划分的依据和条件,将生态公益林、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天然林、战略储备林和科研试验林等禁限伐比重较大以及承担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等林业基础性研究任务较重的国有林场划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按照这一标准,福建省属国有林场全部划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县属国有林场有15个确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30个确定为企业单位。
国有林场机构编制精简到位。全省国有林场从原来的215个整合成129个,其中省属国有林场由106个整合为84个、县属国有林场由109个优化整合为45个;18个原为副科级的省属国有林场升格为正科级。目前,全省省属国有林场机构规格均为正科级及以上,洋口国有林场由副处级单位升格为正处级单位。省属国有林场事业编制总数从改革前的8740人核减为6064人,机构得到优化,人员得到精简。
财政支撑更加有力。全省财政支持省属国有林场事业经费由2015年的5717万元到2018年的16428万元,增幅187%,其中省级财政事业经费由改革前的950万元增加到1亿元,是原来的10倍多。2016年以来,中央和省财政共计安排国有林场各类专项资金14.2亿元,比改革前大幅度提高,有效保障了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资金需求。
据福建省国有林场负责人介绍,福建各地对国有林场改革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厦门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将所辖的省属国有林场事业经费全部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福州市建立财政购买机制,林场所需经费由市财政兜底;泉州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支持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宁德市的福安市、福鼎市、古田县对所在的省属国有林场分别给予每年150万元的资金补助。
民生改善成效显著。2018年,省属国有林场职工年平均工资7.53万元,比改革前2015年的6.16万元提高了22%,比福建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幅10%高出12个百分点,有效保障了林场职工队伍稳定。
闽山千重绿 黄海摄
灵石林场樱花园 黄海摄
洋口林场杉木人工林 黄海摄
金溪森林公园鹭鸣湾
将乐林场大径材培育基地
变化源于改革,动力源于改革。
福建在全国率先出台《福建省国有林场管理办法》,将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监管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严控国有林场林地征占用,改革后年均核准建设项目使用国有林场林地面积比改革前下降38.9%。省属国有林场完成森林参保面积565.25万亩,基本实现了森林保险全覆盖。2016年改革以来,福建省属国有林场共造林34万亩,实施森林抚育202万亩、封山育林84万亩,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加;实施森林资源精准提升工程,建设森林经营示范林19.6万亩、国家战略储备林11万亩(累计110万亩),森林资源质量持续提升。加大措施推进森林资源“双增”,改革后全省国有林场累计增加森林面积66.02万亩,增加森林蓄积量1155.17万立方米,圆满完成森林资源“双增”序时任务。此外,三明泰宁、沙县官庄等国有林场积极推进场外合作造林,采取股权共有、经营共管、资本共享、收益共赢的“四共一体”合作经营模式,近3年三明全市国有林场新增森林面积17.35万亩、森林蓄积量276.95万立方米,相当于再造两个中等规模的国有林场。
目前,省属国有林场森林面积652.15万亩,森林蓄积量5644.45万立方米,以占全省4.6%的林地,培育出8.3%的蓄积量;林分亩均蓄积量达9.87立方米,比改革前增加1.25立方米,比全省高出2.05立方米。
……
改革后,福建129个国有林场就像129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八闽大地上,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
创新机制盘活山林
机制活满盘活。创新机制是福建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点睛之作。
积极推行绩效激励机制。强化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把年度任务和中心工作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员,年终检查考核,兑现绩效管理奖金,实现奖优罚劣的奖惩机制,有效调动了林场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了国有林场的内生动力,形成了真抓实干、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龙岩市林业局以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为导向,强化绩效管理和考核,2016年以来,每年制定出台年度国有林场绩效管理考评细则、绩效管理奖金分配方案,绩效管理围绕国有林场工作实绩和正向激励两方面开展考评,10项工作实绩考评内容中突出对项目实施成效的考核,建立市级项目储备库,对全市国有林场建设项目实行分类审核排序,助推项目的科学策划与精准实施。细化、量化考评标准,实现任务与考核的合理对接,健全完善了林场各项经营管理,国有林场积蓄效能发展的新能量,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今天的国有林场社会地位获得显著提升,科研实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职工利益关切得到有效保障。国有林场职工人均年收入从改革前的6.32万元增长至13.23万元,增长109%;职工全部按规定参加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并享受相应待遇,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达100%;困扰林场多年的职称评聘难题也得到化解,林场专业技术职称职数占编制数均比已从24%提高到41%,其中中高级职称职数均比从15%提高到了27%,职工利益关切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权益更有保障了,大家投身林业科研、服务林场建设的干劲更足了。近两年来,全市省属国有林场屡获赞誉,取得省级及以上荣誉5项、市县级荣誉15项,林场职工获得省级及以上表彰4人、市县级表彰13人。
三明市林业局实行二级绩效考核机制,在全市国有林场建立和推行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根据不同年度国有林场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科学合理设置年度绩效考核指标、评分标准及权重,并将林场职工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贡献大小紧密挂钩,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依据,使日常考核与工资提升或调整联系起来,打破纯粹的“齐步走”调资方式,做到既保障基础工资收入、又突出按劳取酬的公平合理分配原则,达到发挥正向激励的导向作用。
生产经营活动引入市场机制。全省国有林场积极推进社会化服务,营林生产、森林抚育、木材生产、资源保护等林业生产性活动全面引入市场机制,采取合同、委托、承包或招标等形式,面向社会购买服务,一般性用工全面推行社会化。将乐国有林场过去仅保洁一项1年花费近50万元,国有林场改革后该场通过购买物业保洁服务,1年仅花费十几万元,仅此一项就节省几十万元支出。将乐林场场长林华忠说:“过去不仅要购买保洁用品和设备,还要支付保洁员的各种费用。现在通过与保洁公司签订协议购买服务,不仅节省了资金,而且省去了相当大的管理成本,效果非常好!”
创新绿色发展机制。积极参与林业碳汇交易项目,7个省属国有林场先行开展了林业碳汇交易试点,首批交易项目在国有林场成功上线,实现碳汇交易26万吨、交易金额488万元。同时,依托国有林场建立104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发展森林旅游,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林场发展森
林旅游等特色产业,使国有林场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2018年以来,顺昌县国有林场在全国创新开展“森林生态银行”试点建设,围绕前端资源流转、后端项目开发,通过对零散化、碎片化森林资源进行转化、整合、保护和提升,实现林木林地资源的多元化增值,为推动森林资源变资金变资产,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支持,助力了乡村振兴和百姓增收,实现了百姓“青山”变“金山”的梦想。
目前,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运营中心已流转林地面积6.06万亩,其中股份合作、林地租赁经营面积1.26万亩,赎买商品林面积4.8万亩,托管经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8户面积60亩,使用国家开发银行资金4.2亿元;办理林权抵押贷款257笔2.125亿元,抵押林地面积88236亩。
“改革”二字,让福建林场摆脱了不适应形势发展的制度羁绊,绿起来、富起来、美起来了。
一场一景风生水起
福建拥有最好森林资源的是国有林场,国有林场是福建最好的绿色宝库。但是如何让这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绿色宝库充分发挥潜能成为百姓的生态福利?
福建给出的答案是建设“一场一景”,打开大门办林场。
所谓“一场一景”,就是国有林场依托自身的森林景观和生态文化资源,将林场内森林景观较优美、观赏价值较高、交通条件较便利,且毗邻群众聚居地的区域,通过建设改造成公益性的游憩、休闲和健身的场所,其本质就是打开大门办林场,让广大群众共享优质生态产品。
漳州市将国有林场“一场一景”建设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加以推进,市委原书记、市长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到龙海林下国有林场调研,并召开现场会专题研究,明确由地方财政投资支持林下生态园建设,并将园区纳入市政公园管理,每年安排150万元。目前已累计投资近7000万元,并在林区道路、饮水、用电等方面予以支持。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云霄县政府投入600多万元用于云霄古茶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平和县政府投入80多万元用于平和天马林场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华安县政府投入40多万元用于华安金山林场的红锥林景区建设,使国有林场“一场一景”建设得到了快速推进。
2012年,时任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的我国著名梅花专家张启翔教授到将乐林场基地调研,漫步金溪河畔,走进林场森林管护站,被这里优美的自然风景深深吸引,他当场拍板:“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梅花种质资源圃就落地在这儿了,就叫梅花谷!”
如今的梅花谷,占地面积170余亩,收集了世界各地379种4000多株梅花。这里的梅花数量多,品种全,堪称全国之最。
梅花谷状如梭子,谷底平坦,由西向东,缓缓而上。每年1月至2月底,各色梅花陆续开放,把山谷装扮一新,吸引着周边乃至全国的游客到此参观游览。
鹭鸣湾森林康养基地是将乐林场打造的另一处景观,这里风景优美,被国家林草局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首批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基地,2018年荣获“全国森林康养50佳”称号。规划面积228公顷,位于将乐金溪森林公园的前滩梅花谷至朱布鹭鸣湾区域美丽的金溪河畔,这里分布着天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杉木速生丰产林等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景观。现已初步形成森林康养漫道、闽台优良树种扩繁园、梅花谷、紫薇坡、月季园等。基地以“两山理论”为指导,以北京林业大学为技术支撑,以“森呼吸,慢生活”为主题,建设集康养、游憩、科普、娱乐为一体极具地域特色的森林康养中心、森林体验休闲漫道、水上乐园等项目,形成森呼吸康养品牌效应。
一场一景、开门办林场成为福建林场的得意之作。
福建将如何推进现代化国有林场建设?
福建省林业局局长陈照瑜提出,按照“1235”,即“实现一大目标、完善两个机制、提升三大效益、打造五个林场”的总目标,着力健全治理体系更快地增资源,着力提升治理能力更好地增活力,通过完善内部运行和政策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林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努力打造绿色、科技、文化、智慧和平安的现代化国有林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开大门办林场,大力实施“一场一景”和“百园千道”等生态产品共享工程,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生态福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福建国有林场改革将是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林业生产力的又一次大释放,必将点绿成金,进一步盘活八闽大地上129座“金矿”,让人民群众更好共享国有林场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福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